近日,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区气象局、区林草局、区自然资源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水务局、区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对8月份全区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会商研判。
综合分析认为:
预计2025年8月平均气温20.1℃,较常年同期相比略偏高。各乡镇(街道)月平均气温分别为:西平20.6℃,龙华20.8℃,金龙20.7℃,大坡19.5℃,德泽21.9℃,白水19.3℃,菱角20.0℃,盘江20.4℃,花山20.2,炎方19.1℃,播乐19.2℃。预计8月平均降水量130毫米,较常年同期相比略偏少。预计主要有4次较强的降水天气过程,大致出现在:6—7日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12—14日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19—21日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27—29日有中雨,局部大雨。
8月局地强对流天气频发,易出现雷电、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需防范强对流天气对城市运行、乡村安全、交通运输和农业生产等造成的不利影响。
主要自然灾害风险形势预测
(一)地质灾害形势预测。
8月是主汛期,强降水集中,全区持续降水叠加单点暴雨,土壤含水量饱和,地质灾害防范形势十分严峻,极易引发城乡洪涝以及山洪地质灾害。8月份为地质灾害高发期,主要为德泽乡、炎方乡、播乐乡、白水镇属全区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单点性强降雨过程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偏高。
(二)水旱灾害形势预测。
截至2025年7月28日,区管488件水库坝塘计划蓄水6100万方,实际蓄水5653.89万方,占计划蓄水的92.69%,比上旬增加56.83万方,比去年同期5641.4万方增加12.49万方,比多年同期3483.6万方增加2170.29万方,比去年最少蓄水2329.086万方(2024年5月7日)多3324.804万方。结合前期主要江河来水及后期降水预测,预计8月份沾益区主要江河来水整体正常至偏多的可能性较大,主要江河水库均有明显涨水过程,但出现超警戒水位的可能性不大。主汛期出现单点性、区域性极端强降水的风险较高,洪涝灾害可能偏重发生,水旱灾害防御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二)林草灾害形势预测。
受气候影响,灾害性天气频发,加之林分结构不合理,森林健康状况欠佳,林木自身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较差,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森林资源和新造林面积增加,特别是纯林面积和园林树种的增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诱因增多。加之经济和贸易活动日益频繁,物流激增,使检疫检验工作难度加大,有害生物入侵传播扩散的风险成倍增加。
(四)道路交通灾害形势预测。
当前进入“七下八上”,处于防汛关键时期,单点性、区域性强降水发生频率较高,大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道路运输、路网保通带来较大应对压力。由于在建公路多处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环境恶劣,且在建高速公路桥隧比高,隧道工程面临断层塌方、突泥涌水、软岩变形等多重风险,突泥涌水、坍塌等事故风险增高。
(五)农作物灾害形势预测。
全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小,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自5月中旬提前进入雨季以来,短时强降雨天气频发,极易引发农作物洪涝灾害。根据气象预测数据,农作物防灾减灾工作面临洪涝灾害高风险,需注意防范洪涝、冰雹、风雹灾害。
对策及建议
(一)切实加强统筹协调,部署防汛救灾工作。
当前处于“七下八上”防汛最关键时期,多地持续强降雨引发严重洪涝灾害,各乡镇(街道)、区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强总理批示要求,进一步安排部署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严格落实“1262”预警响应联动机制,细化工作举措,保持应急指挥体系处于激活状态,以举措的确定性应对灾情的不确定性,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二)开展风险隐患排查,严防次生灾害发生。
各乡镇(街道)、区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做好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和薄弱环节查险排险工作,强化地质灾害隐患点巡管,紧盯高边坡公路、在建工地和工棚、山区民宿等重点区域和部位,加强河道堤防、水库大坝等隐患排查和巡查防守,旅游景区要注意防范山体滑坡、落石、泥石流、山洪暴发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安全风险,努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三)强化监测预警联动,做好应急防范应对。
各乡镇(街道)、区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全面排查辖区“老、弱、病、残”人员、留守儿童、外来人员、风险隐患点受威胁群众等重点人员,建立台账,落实转移包保责任人,及时果断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坚决避免人员伤亡;气象、应急管理、交通运输、自然资源、水务、农业农村、住建等部门要加强联动,紧盯极端强降雨天气,做好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城市暴雨积涝等应急防范应对工作。
(四)加强应急值班值守,高效处置突发事件。
各乡镇(街道)、区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及时、准确报告,快速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坚决杜绝迟报、漏报、谎报、瞒报等情况;要加强力量统筹和重点部位力量调派,提前预置应急抢险力量,确保遇有突发险情,科学高效处置;备好保障物资,特别是叫应后要持续跟踪基层防范应对措施落实情况,确保灾害发生后各项措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