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区气象局、区林草局、区自然资源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水务局、区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对7月份全区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会商研判。
综合分析认为:
预计2025年7月我区平均降水量160毫米,较常年同期相比略偏少,平均气温20.0℃,较常年同期相比略偏高。各乡镇(街道)降水量分别为:西平157毫米,龙华160毫米,金龙158毫米,大坡170毫米,德泽158毫米,白水150毫米,菱角148毫米,盘江152毫米,花山150毫米,炎方180毫米,播乐182毫米。预计2025年7月主要有3次较强的降水天气过程,大致出现在:8~9日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20~22日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27~29日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7月局地强对流天气频发,易出现雷电、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需防范强对流天气对城市运行、乡村安全、交通运输和农业生产等造成的不利影响。
主要自然灾害风险形势预测
(一)地质灾害形势预测。
结合沾益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及7月份降水预测综合分析:7月份为地质灾害高发期,主要为德泽乡一带,德泽乡、炎方乡、播乐乡、白水镇属全区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强降雨落区与前期降雨偏多区域叠加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等级较高。
(二)水旱灾害形势预测。
入汛以来,我区降雨较历年偏多,暴雨灾害风险明显增加。结合前期主要江河来水及后期降水预测,预计7月份沾益区主要江河来水整体正常至偏多的可能性较大,主要江河、水库均有明显涨水过程,但出现超警戒水位的可能性不大。主汛期出现单点性、区域性极端强降水的风险较高,洪涝灾害可能偏重发生,水旱灾害防御形势严峻复杂。综合考量今年降雨强度大、降雨叠加风险大、土壤水分基本饱和等不利影响因素,须统筹抓好科学蓄水和安全度汛工作。
(二)林草灾害形势预测。
受前期降雨天气影响,加之全区林分结构不合理,林木健康状况欠佳,自身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较差,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随着森林资源和新造林面积增加,特别是纯林面积和园林树种的增多,加之经济和贸易活动日益频繁,物流激增,检疫检验工作难度加大,有害生物入侵传播扩散的风险成倍增加。
(四)道路交通灾害形势预测。
一是随着强降雨过程频繁、累积雨量大,土壤含水量饱和,部分乡镇山体易发生滑坡、泥石流、洪水等地质灾害,增加了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风险。二是随着暑假来临,旅游出行人员增多,经营运输繁忙,车流量加大,道路交通压力剧增,局部路网发生拥堵可能性加大,道路交通事故风险高。
(五)农作物灾害形势预测。
一是据气象部门预测,7月份降水依然较多,全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小,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二是由于伏夏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农作物长势较好,利于菌虫生长繁殖,但雨季农药药效难以完全发挥,造成病虫害发生率大大增高。三是农作物防灾减灾工作需注意防范洪涝、冰雹、风雹灾害。
二、对策及建议
(一)进一步压实责任落实,做好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入汛以来,沾益区多轮强降雨落区重叠度较高,局地强降水已诱发城乡积涝,各乡镇(街道)、区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层层压实责任,认真落实防汛工作责任,突出强降雨重点风险区,针对性强化安全度汛硬措施,把责任体系延伸到基层最末梢和最小工作单元,落细落实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措施。
(二)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筑牢薄弱环节保安措施。
各乡镇(街道)、区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部署好防汛备汛工作,统筹抓好汛期地质灾害、城市内涝、极端天气等防范处置,严格细致开展隐患排查,对已部署的各项防灾减灾措施再检视、再排查,紧盯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水库、河流岸线等区域,重点关注沟口谷地、高陡边坡等风险区,特别要加强施工营地、涉水路桥、旅游景区等场所流动人员的管理;聚焦在建工程、切坡修路和建房、山洪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交通沿线、低洼积水点、城市内涝区、危旧房屋、库塘河道沟渠隐患点等重点部位,强化“雨前检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对发现问题隐患采取有效措施处置,及时清除溢洪道、河道、沟口等关键点位碍洪物、阻水物,做到隐患及时排除、整改、闭环管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增蓄。加强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落实日常巡查人员和措施,关键时段要加密巡查频次,动态监控灾害隐患变化,夯实工作基础,高效做好防灾减灾应对工作。
(三)加强灾害隐患监测预警,扭住叫应转移工作主动权。
各乡镇(街道)、区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密切监视雨情、水情发展变化,加强监测预报预警,遇有强降雨等天气变化,加强与水务、气象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合会商,充分利用中短期和临近期降雨预报成果,滚动作出雨情、水情预报预警,持续做好“1262”精细化预报,确保预警信息直达一线、直达工程管理单位、直达水库“三个责任人”,一旦出现灾情险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全面落实直达基层一线的预警发布和“叫应”机制,强化应急响应刚性约束,构建预警、响应、反馈核实工作闭环,果断转移受威胁群众,做到快速响应、应转尽转、应转早转,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四)强化值班值守工作,防范应对处置高效有力。
各乡镇(街道)、区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优化基层力量配置,做好24小时值班值守,加强调度指挥,提高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反应能力;要对信息报送工作加强抽查、指导,确保信息报送及时、规范、全面;加强力量统筹和重点部位力量调派,提前预置应急抢险力量,确保遇有突发险情,科学高效处置;备好保障物资,特别是叫应后要持续跟踪基层防范应对措施落实情况,确保灾害发生后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落实日常巡查人员和措施,关键时段要加密巡查频次,动态监控灾害隐患变化,夯实工作基础,高效做好防灾减灾应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