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云南省人民政府曲靖市人民政府

今天是2025年08月28日 星期四 登录繁体中文支持IPv6

无障碍浏览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 乡镇信息

要闻动态

乡镇信息

沾益大坡:筑牢党建引领发展 画出共同理想“同心圆”

发布时间:2020-11-05 17:04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9711

曲靖市沾益区大坡乡位于沾益区西部,距沾益城区24公里,东毗邻沾益区龙华街道,南与曲靖市马龙区接壤,西与昆明市寻甸县相邻,北临沾益区菱角乡,总面积484.13平方千米。辖21个村委会,191个村民小组,365个自然村,居住着汉、彝、苗三个民族,总人口46771人。大坡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区位条件优越,民风淳朴,人文底蕴深厚。

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任务重,周期长。大坡乡党委积极贯彻《沾益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积极发动老党员、老村(组)干部以及群众作用,大力开展环境整治。根据大坡乡地形特点,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发动党员走访入户宣传和现场指导,提高群众垃圾分类意识,基本实现陈年积存垃圾清理率、垃圾治理自然村覆盖率、自然村庄清扫保洁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率、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五个100%”目标;做到卫生改厕与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同步实施,同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成立党员监督小组,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成效长久。

大坡乡大部分村委会原本是一个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村庄,在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建成170余个垃圾焚烧炉,村庄一改以往脏乱差的形象,并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进一步美化村容村貌,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同时,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本村危旧房拆除、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根据本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实现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大坡乡党委积极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邀请农业站提供技术指导,做优传统产业、做强林果产业、做精山地牧业、做活旅游产业。实现旅游产业合作升级。发动党员致富带头人作用,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通过招商引资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海峰湿地这张名片,将海峰湿地七彩峡谷天坑原始森林红军长征纪念碑等旅游资源布点成线,串珠成链。积极引进和培养旅游管理人才,切实加强饭店、交通、购物、娱乐、旅行社等旅游服务要素建设和管理,逐步规范纳入旅游管理体系,使其与景点建设规模相适应。创建旅游示范区,培育田园综合体、特色农庄、生态采摘、精品民宿、渔家小院等乡村旅游特色产品,打造休闲度假、农业体验、旅游观光地。

  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搭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平台。成立青年志愿者团队,以党员和青年志愿者为主体力量,创新活动载体,强化责任担当,发动群众、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打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老党员、离任村(组)老干部以及村上德高望重人员作用。在基层党建工作方面,村两委充分发挥老党员、民情熟、威望高、热情足、能力强的优势,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有力推动社会治理,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在方针政策传达方面,老党员、老干部当好宣传员,配合党委政府积极为村民解释政策,传达文件精神;在村级经济发展方面,当好参谋员,坚持每月至少为村级发展提一条合理化意见建议;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当好监督员,参与村务监督、治安调解;参与制订《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倡导红白事简办,遏制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坡乡坚持把文化作为乡村发展的灵魂,让乡土文化温润乡村精气神。在拆旧除丑的同时,特意保留了村里土坯砌的老房子、古井,深锁乡愁记忆。老房子、民间传说、古迹……一个个沉睡的资源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被唤醒,成为激活乡村发展的美丽元素。

  党建引领乡村综合治理。在乡村综合治理方面,各村委会两委狠抓责任制落实,认真履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职责,把维稳和信访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一是加强治安防范体系建设。由村干部带头,成立党员治安巡逻队,按时上岗巡逻,尤其是每年下半年,村里人员流动大,巡逻队采取夜间巡逻的形式,第一时间处理解决发现的险情问题,时刻掌控辖区社会治安,健全完善社会综合治理机制,维护辖区安全和稳定,大大提高了群众安全感。二是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成立党员矛盾纠纷调处小组,针对各类错综复杂的矛盾纠纷和村情实际,专项制订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方案,实行分片和专人负责相结合的调处办法,时刻掌控重点人员,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努力把各类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群众满意度大大提高。三是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采取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设立政策法规宣传岗、民意收集岗、基础设施管理岗、防溺水安全岗等,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引导村民群众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形成社会协同、村民参与、法治保障的乡村治理体系。

  通讯员  冯琼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