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公开 非物质文化保护
发布时间:2025-02-20 15:05 来源:区文旅局 作者: 浏览次数:1938
沾益小粑粑最初起源于清初,由滇益圆创始人李兰珍所制作发明,距今已有近百年的悠久历史。
据载,清初时期云南男女婚嫁时有赠送喜糖习俗,李兰珍家境殷实,在订婚行礼时,将自家所做小粑粑代替喜糖赠送亲朋,众人品尝后纷纷赞许,念念不忘其美味,遂将此饼推向市场,赢得远乡近邻的喜爱。后众人纷纷效仿,每逢订婚行礼,皆以饼代糖,用于定亲亦馈赠亲朋。
沾益小粑粑名声四起,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特别是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这一产品备受群众欢迎,每逢订婚行礼,男方少不了要买。八月十五送花节,春节期间拜年也少不了必备这一礼物送到女方家。老百姓进城赶街,总忘不了买上几个回家孝敬父母或与子女共同分享。
经年历久,沾益小粑粑已成为民间约定俗成的“喜饼”,成为在民间传统节日、婚宴喜宴、走亲访友、孝敬长辈、祝寿等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无可取代的甜点。在曲靖,它不仅仅是一款糕点,更是一道留存在曲靖人心中的文化符号,是珠江源头一张具有传统历史文化的美食名片。久而久之还形成了人们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曲靖韭菜花,沾益小粑粑”。
沾益小粑粑,用火腿主料做馅的俗称‘火腿砣’,用豆沙、白糖主料做馅的俗称四‘两砣’,是滇式糕点中别有风味的名特食品之一,也是国内糕点中别具风味的名特食品之一。”近年来,通过不断研发,开发出了品种丰富、品质优良的产品,受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喜爱。
沾益小粑粑一年的产量接近一千吨,销售额接近五千万元,为很多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困难,其中就有一百多人脱贫人口,这一项目也是区委区政府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
2022年,沾益小粑粑制作技艺被列入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手工米糕